logo横板.png                               

  惊蛰之后,气温渐升。南京国家农高区的蓝莓种植户正抓紧最后低温期栽种蓝莓苗,同在农高区的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马基地里,科研人员也在忙着栽种蓝莓。与莓农不同的是,科研人员种的是盆栽蓝莓,长在大棚内,用来培育蓝莓优质新品种。

  8日上午,江苏现代农业(特色浆果)产业技术体系蓝莓黑莓创新团队研究员吴文龙来到基地,第一件事就是去大棚内查看蓝莓苗的长势。只见一盆盆蓝莓整齐排列,枝头的叶芽茂盛,绿意融融。

  “这里就相当于是我们的‘实验室’,种植了4000多盆蓝莓,都是一年生杂交实生苗,通过去年杂交而得。”吴文龙轻拂枝叶,仔细察看蓝莓苗的变化。他指着一棵比周围蓝莓高出一截的蓝莓苗说:“这株长势比周围的苗好,我们可以跟踪观察,看看它接下来的表现,也许就是我们要选的优株。”吴文龙拿出卷尺测量蓝莓的高度和冠幅,记在标签上后,把标签挂在枝头。

  什么样的蓝莓苗是优株?吴文龙解释,正在抚育的蓝莓来源于十多个杂交组合,亲本的特点各不相同,有的果实大、甜度低,有的果实小、甜度高,还有的果实成熟早、产量高等。由于蓝莓的基因是高度杂合体,杂交后代会严重分离,相同亲本杂交而得的实生后代,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因此通过跟踪观察,记录每株蓝莓的开花时间、结果时间、果实大小和品质以及产量等,从中就可以选出最优株,比如果实又大又甜、上市还早的品种,然后进行扩繁,最终培育出高产高品质的蓝莓品种,从而助力莓农提高种植效益。

  “蓝莓苗生长2—3年才能挂果,因此要抚育3年后才能选出优株,幸运的话,这几千盆中能选出好几株优株,运气不好的话,可能一棵优株都没有。”吴文龙说,蓝莓品种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品种的诞生需要8—1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实验室’里的春耕,更需耐得住寂寞。”

  吴文龙自上世纪80年代扎根白马从事蓝莓黑莓种植研究,去年底,他带领团队培育的8个蓝莓、黑莓品种获得新品种权。至此,基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黑莓品种已达11个。据悉,植物所白马基地的蓝莓和黑莓种子资源圃共保存了170多份种质资源,是全国蓝莓、黑莓种质资源最多的基地,吸引全国各地的种植大户前来寻找新品种。采访当天,来自江苏泗阳的蓝莓种植大户一次采购了8000多株蓝莓,共有30多个品种。

  看完抚育期的蓝莓小苗,吴文龙来到另一个玻璃大棚,杨海燕等两名博士刚完成60盆蓝莓试验样本的栽种,并分组做好标记。她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做肥水一体化试验,“随着科技发展,农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原来露天人工种植的蓝莓逐步增加了智能化设施。蓝莓不能缺水,但也不能积水,因此需要找到浇水、施肥的最佳频次和数量,以供莓农参考。”

  实验室外莓农种植蓝莓忙,实验室内科技人员的试验研究同样繁忙。在基地可以看到,到处是整齐排列的蓝莓,高矮大小不一,每盆都插有身份牌,看似普通的蓝莓苗,却都承担着相应的试验重任。

  吴文龙说,基地每年进行30多项研究,均与农业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W020220312390099416105.jpg

吴文龙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实验室”讲解双季蓝莓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