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横板.png                               

      上周末(4月15日)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中山植物园和南京天文爱好者协会联合举办的科协大讲堂4月15日开讲!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科学家季海生研究员在南京中山植物园·植物博物馆二楼西侧报告厅为前来参加讲座的市民做了名为《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科普报告。(紫金山记者 许军  通讯员  秦亚龙 )

      参加科普讲座的市民和孩子们近200人,报告厅现场容纳的人数有限,没有座位的市民孩子一些坐在了地上。季海生研究员通过不同望远镜或太阳观测卫星所拍摄到的太阳高清晰图片和电影,向参加讲座的市民们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太阳上发生的各种现象及其原理以及历史上几次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例。

      太阳对地球刚刚好,就像寒冬露营的一团篝火!

    “大家知道,我们生活在宇宙之中。宇宙的绝大部分地方是冰冷的世界,其温度接近绝对零度,即零下273度,在这样的温度之下,生命无从谈起。但所幸的是,宇宙之中有恒星的地方很热,它们像一个个火炉,为生命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光和热。太阳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样的火炉,为地球的生命提供了阳光和热量。”季海生研究员表示,“太阳不大不小、辐射温度也正正好,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也不近,所以产生了生命,而地球磁场又可以保护人类,在宇宙中产生生命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太阳对我们人类的意义可以比喻为寒夜里露宿野外时的一团篝火。”

      太阳光和温暖,是从哪里来的呢?

      通过太阳的结构图,季海生研究员向观众展示了太阳高温的致密的核心。他表示,在此处不断发生着热核反应,核聚变,这原理类似于氢弹。4个质子合成一个氦离子,质量减少了一些。减少的质量变成了能量。为了发生聚变反应,必须要有合适的条件,极端的高压和高温。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一个原子弹来引爆氢弹的原因。“太阳内部有着完美的核聚变环境,1.5千万度的高温,密度也很高,是铅的10倍。即使这样高的密度,太阳内部不是固体,由于高温,太阳中的物质是物质的第4态存在着,等离子体。每一秒钟,6亿吨的氢燃烧,产生5.95吨的氦。500万吨的物质变成了能量。所有的能量都是免费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太阳是多么慷慨。太阳内部产生的能量是以一个个光子向外输送的。伽玛光子,经过在辐射区的不断吸收和再发射,经过几十万年,才到达对流区。对流区10天,8分钟到达地球。温暖我们的阳光均经过地狱般的过程才到达地球。再往外是太阳大气,分别是光球、色球和日冕。”

      接受电磁波辐射了解太阳和宇宙,可见光只是一部分

      天体都很遥远,看得见,摸不着。为什么看得见,用通俗的语言来讲,有光的存在。其实,用专业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电磁波来了解天体。

      孩子们会认为,天文学家就是坐在天文望远镜前去观测。季海生研究员表示,可见光只是整个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按照波长来分,可以分为无线电波,这是我们收音机和手机所用的波段,红外,遥控器所用的就是红外线,可见光,我们的眼睛所能够感觉到的波段,我们所能够分辨的各种颜色也就是波长不同。紫外光,这是能让我们皮肤变黑的波段,X射线,由于该波段穿透力较强,医院用该波段来探测人体。穿透力更强是伽玛射线,它具有杀伤能力。医院所谓的伽玛刀就是伽玛射线,用它来杀死癌细胞。

      为什么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别的波段呢?因为,太阳的表面为5千多度,所释放的光子能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可见光波段,因而,长期的演化使我们自然而然利用可见光这一波段,我们看不到其他的波段。“设想一下,如果太阳的温度是4千度,经过长期进化,我们或许就会看到红外线。”季海生研究员这样说。

      太阳看着很平静,“龙卷风”“海啸”“地震”都有

      太阳每天升起、落下,对于普通人来说看起来太阳不会有什么太大变化。但是太阳其实很不安分。季海生研究员先后用趣味性十足的语言配合图片,恰当的描述了太阳上的“龙卷风”、“海啸”、“地震”、“下雨”等活动。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也是很大的”,季海生研究员表示,人类的高科技系统受影响最大。在1989年3月6日到19日,耀斑和强磁暴造成卫星SMM等轨道高度下降,日本和美国通讯卫星发生异常,美国GOES-7卫星的太阳电池损失了一半的能源,致使卫星寿命减少一半,全球无线电通信异常,轮船,飞机的导航系统失灵,美国核电站变压器烧毁,加拿大北部电网烧毁,美国,瑞典以及日本的电力系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惊和对空间灾害性天气的强烈关注。

      1998年4月29日至5月6日发生了多个爆发事件,随后几天地球磁层发生了强地磁暴以及磁层粒子暴。在此期间多颗飞行器发生异常或者失效,包括5月1日德国科学卫星Equator-S 中央处理器失效,5月6日Polar飞船6个小时数据的损失, 最显著的是银河IV号通讯卫星的失效,它造成美国80%的寻呼业务的损失,无数的通讯中断,并使金融交易陷入混乱。

    “现在,人类之所以能比较准确地预报天气,其基本条件是建立了从地到天、遍及全球的立体观测系统。当代天气预报的进步,少不了来自“气象卫星”的功劳。”季海生研究员表示,人们要想预测和预报空间天气,也必须建立相应的观测系统,而且这个系统要比传统的更庞大、更复杂。建立空间天气的地面、空间的全球监测网是建立和发展空间天气学的基石。它为空间天气变化的规律研究、模式与预测、效应分析、防护措施、地面与空间技术系统的运作,以及人类活动决策等提供必须的观测数据。

      链接:http://app.zijinshan.org/wap/a/20180418/1524044173793.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