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横板.png                               

    最近有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郑重宣布:“拒绝不明来历的转文,违者拉黑。”这大概是饱受似是而非、真真假假的“权威发布”甚至是谣言泛滥之苦后的无奈之举。“无奈之举”面对的那些信息,往往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闲话”,“小闲话”显得十分“贴心”,也大多无益亦无大害。

  然而,流传于党员干部间的一些“小闲话”,就不能不令人警惕了。

  比如,有人针对媒体曝光的脱贫攻坚填表太多现象,武断地提出:中央的“好经”一到基层就“念歪”,扶贫就是糊弄事。但他不知道、没有讲或者压根就不愿讲的是,2017年,我国脱贫人口超过1000万人,已是连续第五年减贫超千万。为防止数据造假,进一步发现脱贫遇到的问题,今年伊始,中央对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全面展开最严格的脱贫攻坚成效年度考核。中国的扶贫脱贫工作,是震古烁今的民生工程,得到了全国人民以及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而且,及时发现、曝光并纠正了脱贫攻坚中填表太多现象,恰恰是我们不回避问题的自信之举,是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的有效监督。

  比如,有人列举一些地方在“不允许公款吃喝”上层层加码:中午不能喝酒晚上也不能喝,有的甚至规定周末在家也不能喝酒。于是就得出结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管得太宽、太死,矫枉过正了。且不论其所说是否是事实、具不具有普遍性,但他没有讲的是,八项规定改变了中国,深得党心民心。况且,“四风”问题至今屡禁不绝,既有老问题老现象,也有新动向新表现,还有顶风违纪的,表明“四风”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反弹回潮的隐患不容忽视,远没有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必须严到底、不能让。

  还比如,有人说现在成立监察委员会是好事,七个人干活一个人监督时很好,但是如果一个人干活七个人监督,那就有问题了,说完还不忘找补一句“当然,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弦外之音却是明摆着的。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其重大意义显而易见,人民群众最为拥护赞成,然而,“小闲话”却不说这些。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之所以说这些是“小闲话”,是因为它本质上不是在党忧党的理性思考和建言献策,也不是在明目张胆地“妄议”中央大政方针,而是游走在纪律边缘,进行“贴心”的包装,以“闲话”的形式出现,有很强的隐蔽性、迷惑性。有的似褒实贬,表面上赞成和肯定,随着话锋一转,“但是”后面大有文章;有的夸大其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有的挟洋自重,言必称“我在某国的时候,人家如何如何”;有的装腔作势,常使用“你懂的”神情加以暗示,多半还夹杂着讲述者自称亲身经历过,抑或是听众多多少少听到过的似是而非、半真半假的例子。借助这些外衣,容易引起共鸣,隐藏在其中的观点就很能蛊惑人了。

  “小闲话”之所以有市场,究其原因,有的是思想根源上有问题,变着花样说三道四兜售自己的观点;有的是因为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日益深入,贪吃贪喝揩公家油没机会了,感觉个人利益受到影响,寻机发泄不满;有的是因为责任重了,约束多了,日子不如以前好过了,借故发牢骚;有的属于把无知当个性,把浅薄当深刻,发表一些不负责任、哗众取宠的言论以博取眼球;有的虽不能说是别有用心、包藏祸心,但至少是思想糊涂,不明是非,人云亦云。

  “小闲话”虽小,但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杀伤力,有说的就会有听的,就会有疑惑不解的,就会有围观起哄的,就会有添枝加叶再传播的,如果任其泛滥,就会一点点蚕食党的威信,损害党的形象。

  “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对敢于担当精神的内涵作了“五个敢于”的高度提炼和深刻阐释。面对混淆视听的“小闲话”,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高度警惕、敢于斗争,以实际行动体现出新时代敢于担当型干部的特质和精神。(王青)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